你知道商家是如何刺激消費者“打開荷包,乖乖付錢”?
其實商家就是掌握了消費心理學,我們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,去理解消費心理學。知道了這些消費心理,能方便我們看清各類消費者的習慣,以及更有效地改善生意。

1.價格差異影響
行銷學中有個著名的韋伯-費希納定律,講的是購買者對價格的感受與基礎價格的水準有關,消費者對價格的變化更多的取決於變化的百分比,而非變化的絕對值。例如一個茶壺原價300元,減價50元,估計很難令人動心;但如果把價格提高到500元,然後出5折優惠,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控制不住購買衝動了吧?

閱讀更多:   如何使用影片來增加網店的轉化率和銷售額

2.”心理帳戶”
“心理帳戶”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理查德·塞勒提出的概念,講的是人們對於錢和資產,就像對於物品一樣,會進行歸類,在頭腦中建立各種各樣的帳戶,從而管理、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。

閱讀更多:   生活消費心理學的七大原則

3.沉沒成本(協和效應):
指人們在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時候,不僅僅看這件事情未來對他是不是有好處,同時也會注意自己過去在這件事情上的投入。

4.思維定式
思維定式(Thinking Set),也稱“慣性思維”,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,或活動的傾向性。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,慣性思維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。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,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,消極的思維定式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。

閱讀更多:   品牌包裝的秘訣

5.從眾心理
“從眾心理”是指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於群體的引導和壓力,不知不覺或不由自主地與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社會心理現象。例如各種促銷資訊鋪天蓋地,購物狂歡的氣氛無孔不入,讓人覺得就該花錢買東西。因此,這種從眾心理,就會讓消費者不由自主的加入購物狂歡的行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