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ta 急刪 AI 角色帳號引爭議,未來社群營銷將何去何從?
Meta日前突然刪除了其在 Instagram 和 Facebook 上推出的多個人工智慧(AI)角色帳號,這一動作引發了廣大用戶與營銷界的關注。根據官方說法,這些 AI 帳號原本只是一項實驗性專案,但在運行過程中卻因文化與隱私議題導致爭議,最終被全面下架。
「AI 角色帳號」是什麼?
Meta 在 2023 年開始在 Instagram 與 Facebook 上測試 28 個 AI 角色帳號,模擬日常用戶的樣貌與個人特色,並在平台上自動發佈由 AI 生成的帖子和貼文。這些帳號擁有不同的「人設」,例如:「Liv」自稱是一位黑人酷兒媽媽,或「Carter」專注於人際關係建議等。透過這些虛擬人物,Meta 希望探索 AI 技術在社群平台上的可能應用。
然而,部分角色因觸及敏感議題而引發輿論質疑。特別是「Liv」的角色設定,被批評存在「數位黑臉」(Digital Blackface) 的情況,讓部分非裔用戶感到被冒犯,進而對 Meta 是否尊重多元文化提出疑問。
Meta 為何緊急刪除帳號?
許多用戶在與這些 AI 帳號互動時發現,自己無法對其進行封鎖或檢舉,加上角色設定缺乏對文化議題的敏感度,導致批評聲浪不斷高漲。Meta 方面表示,這批帳號僅是 2023 年一場實驗性測試的產物,並且一開始就定位為短期專案。隨著輿論持續升溫,公司決定全數刪除 AI 角色帳號,並將後續重心轉向更安全與更合規的 AI 專案。
Meta 發言人進一步解釋,這些帳號的刪除同時也與一項技術錯誤有關——用戶無法封鎖或檢舉 AI 帳號,因而引起使用者抱怨。為避免進一步擴大爭議,Meta 將所有 AI 帳號從平台下架,以重新調整策略。
AI 帳號對網絡營銷有何影響?
1.品牌形象與可信度
品牌在社群媒體上使用 AI 技術時需保持謹慎。若 AI 角色被認為存在文化冒犯或不尊重用戶隱私,品牌形象勢必受到影響。對於品牌而言,如何確保 AI 帳號在文化與語言的呈現上做到「尊重」與「真實」是未來必須解決的挑戰。
2.消費者互動模式改變
AI 角色帳號原先的設計,是想透過擬真用戶與觀眾進行互動,激發更多對話與參與。雖然這次實驗遭到負評,但從用戶的反應也能看出,人們對更具個人特色、甚至有情感連結的「虛擬角色」並非完全排斥,只是需要更好的文化與道德規範做指引。
3.未來營銷手法更加細膩
隨著 AI 在社群營銷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,AI 角色帳號若能妥善運用,確實是打造品牌個性化的利器,但同時應更加重視文化敏感度、隱私保護,以及用戶選擇權,以免引發爭議。對廣告主來說,這是一次重要提醒,顯示即便 AI 技術能帶來創新營銷方式,但也要確保與用戶的互動建立在尊重與透明之上。
總結
雖然 Meta 這次火速下架所有 AI 角色帳號,但並沒有放棄在社群平台上發展 AI 的野心。未來,當這些角色重新出現在用戶面前時,勢必會在文化設定、隱私管理和用戶互動方面做出更謹慎的調整。品牌若希望在社群平台上運用 AI 輔助營銷,就需更深度地思考文化包容和用戶信任的議題,才能在快速變動的數位市場中保持競爭力。
30分鐘 免費策略諮詢
從這30分鐘,更清楚暸解公司增長的下一步是什麼!
策略諮詢會議將幫助你:
✓ 暸解開拓網上市場時所遇到的困難與挑戰
✓ 設定現在的階段性目標
✓ 判斷需要哪些協助,來達成目標